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10—15名,诚挚欢迎相关学科的青年学者加入团队。
一、研究方向
超声医学前沿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二、招聘条件
1.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身体健康,可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
2.获得医学或生命科学等领域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 3区IF≥3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著;
4.专业要求: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生物信息学、基础医学、材料学、化学及与超声学科具有交叉融合的相关专业博士;
5.人事关系与档案须转到我院管理。
三、博士后待遇
1.博士后日常生活资助合计约30万元/年,根据科研产出,最高可达70万/年。提供科研启动金10万元。对优秀进站博士后(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IF≥10或中信所一区的SCI论文),科室另提供博士后生活资助10万元,科研启动金10万元;
2.在站期间科研成果享受与本院职工同等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奖励(含SCI文章、科技奖励、国自然项目、专著等,最高奖励500万元),科室另提供配套奖励;
3. 参照同级同类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站期间免费提供1套公寓居住(套内面积约50㎡,配备家电家具,拎包入住),或按1500元/月标准发放住房补贴;
4.在站期间,满足相关条件可申请站中进编;
5. 参照医院相关规定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6. 提供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支持并协助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各类科研基金项目。
四、超声科及合作导师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是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超声科之一,是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分子影像与靶向精准治疗重庆市教委重点实验室、超声分子显像及靶向治疗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重庆市超声分子显像与精准治疗2011协同创新中心所在单位、重庆市医学影像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市级重点学科、国家医学影像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首批入选重庆医科大学 学科登峰计划 (计划5年投入1.5亿进行学科建设),主办的《临床超声医学杂志》为CSCD扩展库期刊。
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面积23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近2000万元,拥有国内领先的分子显像相关设备,如光声成像仪,超声生物显微镜、低强度聚焦超声系统(LIFU)、低功率基因转染仪以及超声微纳材料制备相关的各种仪器、设备等共140件,先后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国内外众多科研团队到所开展合作研究。团队共获得国家863、973、自然基金重点与面上、国家自然基金仪器重大专项、中加合作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及市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共获得科研经费约6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 200余篇,IF>10的文章30余篇。主编和参编各类学术专著30余部。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6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科技一等奖1项,其中3项实现了成果转化,并获得1项医疗器械产品批文。团队培养了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青1人,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1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3人,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5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
学术带头人及合作导师简介
冉海涛,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主任、超声研究所所长、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兼重庆市超声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教委超声分子影像与靶向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2011 超声分子影像与精准治疗 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我国超声分子显像与精准治疗领域开拓者,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与首批医学领军人才, 超声分子显像与精准治疗 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带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会常委,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分会副会长,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重庆医学会超声分会主任委员,重庆超声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总编。长期从事超声分子影像与靶向精准治疗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863、973科研项目以及中加政府间合作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2项。主编国家卫健委 十三五 及 十四五 规划教材《医学超声影像学》及其配套习题集,副主编及参编其他各类学术专著与教材18部。科研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科技一等奖1项。
王志刚,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原所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超声杰出贡献专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自科基金二审专家,全国高校医学影像学教材评委会副主任。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市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重医二院超声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重医影像系副主任及中华超声学会、中国医师学会超声专家委员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声学会生物医学超声学会、海医会超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副会长和《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副主编、《临床超声医学杂志》主编。为 超声分子影像国际会议 首届至第六届大会主席,第十二届中日国际超声会议主席。以课题负责人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1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课题副组长获863项目1项,为国家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研、参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及自然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3项,获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一发明及参研获国内发明专利15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主研获产品批文1项。以通讯作者及带研究生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 100余篇。主编出版《超声分子影像学》及国家统编教材《医学超声影像学》(1版)。主编及参编出版《超声医学》等专著21部。培养了1名国家杰青。培养博士后16名及硕士、博士180余名。主研 超声分子成像与治疗 、 超声组织定征 、 心血管超声 。
李攀,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获 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 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及 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 ,担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兼超声影像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学术任职包括《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分子影像专委会常委兼秘书、中国声学学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委员兼秘书、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具有临床医学、影像医学、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以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重庆市科委及教委项目等17项,获资助经费7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05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36篇,SCI论文23篇(IF>10的论文8篇);参编全国统编教材《医学超声影像学》、研究生教材《分子影像学》及《超声分子影像学》、《Advances in NanotheranosticsⅡ》等学术专著5部。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及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系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Theranostics等十多种SCI学术期刊审稿人。课题组研究方向为超声造影剂研制与开发、超声分子显像与治疗研究。
任建丽,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副主任,超声影像学教研室副主任,重庆英才 · 创新领军人才,首批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名师,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第一届危急重症学组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常委,重庆市医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脏和血管学组副组长,《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及英文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项目1项、重庆市科技局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院级项目2项,获资助经费约400万元,近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9篇(IF>10的论文7篇),参编各类学术专著与教材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研究方向为多模态分子成像与多功能精准治疗、超声影像组学。
孙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是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Ryerson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援巴巴多斯第三批医疗队医疗专家。是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分子影像超声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心脏超声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成员,《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主要围绕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关键分子表达、微环境异质性等研究超声分子诊疗新方法。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2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等各类项目9项,累计经费325万元,获发明专利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五、申请方式
请申请人将如下材料的压缩包发送至意向合作导师邮箱:
冉海涛:rht66@163.com
王志刚:wzg62942443@163.com
李攀:cqlipan@163.com
任建丽:renjianli@cqmu.edu.cn
孙阳:sunyang@cqmu.edu.cn
邮箱主题请注明 应聘博士后+重医附二院超声科+姓名 ,申请材料包括:
(一)完整的个人中文简历(PDF),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自我评价、主要科研技能、过去科研总结等,统一成PDF文件。
(二)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明扫描件(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候选人提供相关说明)。
(三)代表性成果全文。
(四)其它能够说明科研和工作能力的材料。
联系方式
博士后相关管理政策请咨询人事处
联系人:易老师 电话:023-62888203
更多博士后招聘请点击下方链接:
重医附二院2023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邮箱:news@scitoday.cn
Copyright C 2009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恒美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13387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16号院世方豪庭A座1309室 电话(Tel):13701199288 EMAIL:news@scitoday.cn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