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牢记总书记的指示与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以势如破竹的动力
加快建设农业领域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奋勇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第六届大禹青年学者论坛
暨2023年人才引进工作现已开启
期待您的到来
宣传视频
(视频链接)
学校概况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始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于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14个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1‰,农业科学总引用量保持全球前1‱。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是全国首批20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通过自主审核增设了"营养与健康""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林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风景园林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学校现有1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9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省部级综合试验基地。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学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扎根曲周盐碱地,创造改土治碱重要成果;创建"天蓬工程"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项目,成为世界上首个以猪为模式动物的大科学设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成功突破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自主开发两把属于中国的"基因剪刀",填补我国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领域的技术空白,一举打破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创建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真正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建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打造流域环境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国家样板。"农大108"、高油玉米、种衣剂、增产菌、吨良田等技术创新,为促进粮食增产做出了划时代贡献;"杂种遗传力"理论、细毛羊育种、节粮型小型褐壳鸡蛋等技术保障,为动物遗传育种、疾病防治、动物克隆等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开展技术装备与农业装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跨越式提升;开展国家食品安全攻坚,努力改变中国农村、农业、食品产业的落后状况。石羊河实验站、科技小院等生态农业、节水减排等方面的科研成就破解了国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难题,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通过建言献策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多篇研究报告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多项政策建议被采纳,充分体现农大智慧。通过深耕基础研究,在生物、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多篇论文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有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核心竞争力。始终牢记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回信中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做到"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
引进层次
•领军人才:各学科领域学科带头人,引领学校学科发展和创新团队建设,聘任为专业技术正高级职务。
•杰出人才: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取得开创性成果,推动所属学科领域保持或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聘任为专业技术正高级职务。
•青年研究员:杰出人才的青年后备力量,在学校学科建设、团队发展、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具有较大学术潜力,聘任为专业技术副高级职务,可以以"研究员"身份对外申请科研项目和参加学术活动等。
•优秀人才:各学科领域学术骨干,能够在相关领域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保持研究前沿性和创新性,聘任为专业技术副高级职务。
•普通人才:支持学校学科发展、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开展的青年人才储备,特别是基础学科教学,具有较高学术活跃度,聘任为专业技术中级职务。
政策支持
•学校努力建设顶尖人才牵引、杰出人才辈出的一流农科人才队伍。①十四五期间精准对标学科建设需求,力争引进各层次人才及专职博士后共800人左右(含新兴前沿交叉领域人才)。②实施学科带头人接续工程,做好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人才的引育。③实施博士后"倍增行动"工程,改革博士后制度,激发博士后活力,实现博士后规模倍增、作用倍增。
•分类评价,绿色通道:①学校坚持破"五唯"导向不动摇,根据农科高校自身特点,建立分类发展通道,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局面,努力建成最优的农科人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成为全球农业领域一流人才向往之地。②建立人才层次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取得重大成果或突出业绩的人才,可申请在聘期内聘任高一层次的人才岗位,人才待遇与人才贡献相匹配,让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精准施策,服务支撑。①规范人才引进程序,强化岗位论证,确保岗位设置与学科发展需要相匹配,实现精准引进。②围绕事业发展需求,鼓励团队整体引进,建立"大师+团队"队伍模式。③采用人才年薪制,保障领军、杰出人才住房和团队建设支持,积极协调人才的子女入学——竭诚服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优先保障人才的研究生指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工作经费,畅通多元人才晋升渠道——多管齐下,为人才铺筑发展基石。
诚挚地邀请您与我们相关学科学院联系人沟通联络
关注学校人才引进官方链接及后续岗位更新
中国农业大学官方网站
(https://www.cau.edu.cn/)
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人才招聘启事
(https://www.cau.edu.cn/art/2022/11/8/art_10353_888957.html)
各学院(部/直属系)分论坛及人才招聘工作联系人通讯录
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邮箱:news@scitoday.cn
Copyright C 2009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恒美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13387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16号院世方豪庭A座1309室 电话(Tel):13701199288 EMAIL:news@scitoday.cn
Powered by PHPYun.